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和“碳达峰 碳中和”决策部署,落实全省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和公共机构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,濮阳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成立光伏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,濮阳市机关事务中心协同市财政、发展改革等部门精心组织实施,强力推动了全市公共机构光伏资源调查、市统管办公区“一区三站”示范项目建设等工作,对市中心城区191家公共机构院区屋顶存量资源整体盘活开发,预计市中心城区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40兆瓦,年发电量4800万度,年产值约3000万元,初步形成了濮阳模式。
抓示范带动,“一区三站”形成样板。用28天的时间,在市委、市政府办公区安装光伏板面积1320平方米,建成装机容量32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,建成拥有20个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,提升拥有100个充电位的职工电动自行车充电站,形成了“一区三站”示范样板,厘清了“充电优先、兼顾办公、余量上网”绿电消纳的优先序。示范项目建成后,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下降50%,职工满电回家,为从源头上解决小区飞线安全隐患问题提供了路径。省政府相关领导对这一做法给予肯定,省调研组专程莅濮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。
抓资源总量,装机容量实现翻番。采取实地排查、统计报送和飞行实测核实相结合的模式,摸清市中心城区191家公共机构院区、923栋建筑、69万平方米屋顶面积。委托第三方进行光伏开发价值评估,市场化方式授权市国有公司进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。全市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资源重新调查纳统,公共机构数量增加到1442家,可用屋顶面积增加到158万平方米,理论新增装机容量增加到100兆瓦。
抓创新模式,各方利益得到兼顾。濮阳市公共机构光伏发电项目从2018年开始启动,一直处于各单位、各系统、各部门自主建设状态,建设运营方式多种多样,国有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市机关事务中心牵头这项工作后,借鉴株洲、晋江、焦作等地做法,反复推演合同能源管理、特许经营权授权、资源有偿出让等模式的优劣,提出了采用国有资源有偿出让模式的建议,形成了《濮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机构光伏存量资源盘活实施方案》,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获通过。打破了以往项目建设各自为政、小散乱的局面,开创了财政增收、机构增效、职工获益、企业发展的新工作格局。
抓项目落地,用“两集中”压实责任。作为牵头单位,市机关事务中心不敢有丝毫松懈,采取“两集中”的办法,推动项目建设往实里走。一是集中签约。12月20日有偿使用权出让协议签订后,工作专班随即召开4个区、34家市直部门参加的光伏项目集中签约推进会,安排191家单位签订《公共机构光伏电站建设及绿电消纳协议》。二是集中开工。在推动集中签约的同时,及早谋划集中开工,督促各区、各系统报送第一批开工项目,指导平台公司提前进行勘察设计,完成11家首批公共机构光伏项目建设前期准备,并于2025年1月5日参与全市第15期“三个一批”项目集中开工。
今后,濮阳市机关事务中心将坚持目标导向要结果,坚持结果导向抓过程,一步一个脚印推进,2025年完成公共机构光伏存量资源开发和装机规模的80%,2026年上半年完成项目总体竣工验收,持续深化绿色转型实践,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,为构建美丽河南贡献更多濮阳智慧和力量。